26 别人的危机 就是我们的机遇
1998年国内遭遇洪涝灾害,再加上国际风潮的强力波动,珠三角的企业感受到一股从未有关的强劲飓风。
出口业务下滑百分之八十,主要元器件进口因为汇率变动,几乎是一天三个价格,主要的芯片和生产线备件都改成了预付款模式,企业必须先付钱才给货,供货速度取决于预付款的多少。
兴华电子遭遇到创业几年来最大的一次危机,刘运平不得不停下部分生产线,给工人放假。
按照珠三角工厂不成文的“规矩”,一旦工厂放假也就是关门的前奏曲。
放假的工人是不给工资的,只有部分留下来看守厂房的骨干分子才有打折的生活费。
“给所有工人八折工资,住宿和伙食继续免费供应,如果有人想跳槽全部结清工资,绝对不准让工人的权益受到损失”
刘运平在总经理会议上表态。
但这样也不是办法,关键还是尽快恢复正常业务往来。
就在刘运平内忧外患之际,当年曾经在汽车站和他较量切磋的李卫东竟然意外光临大安村。
更加让人想不到的是,李卫东此刻已然是珠三角发展办公室主任,可谓地位重要。
在参观了工厂,尤其是了解到兴华厂面临的困境之后。李卫东立刻联系银行给兴华厂“放水”,用活水去抢救已经全面缺氧的兴华电子。
获得资金支持的兴华厂其实选择并不多,最保险的就是用这笔资金维持最挣钱的业务,对于刘运平来说,就是维持好无绳电话机的生产,毕竟这个业务还呈现出难得的正增长。
“现在是好时机,我们要抓紧扩产生产能力”
没想到,刘运平却在董事会上这样说。
大家都吃了一惊,这决策也太惊人了。
“和大家透漏一个消息”
刘运平说话的时候虽然尽量显出高兴,却不时用手压住上腹部。
坐在下首座位的许丽珊忧郁地看着丈夫,只有做妻子的知道,刘运平这段时间上腹部始终疼痛,吃饭也减少了很多。尽管自己一再让刘运平上医院检查,他总是以工作太多而推脱。
刘运平今年才三十二岁,但头发已经斑白,整个人的状态和四十多的中年人丝毫无异。
“我这里透漏一个消息,是李主任昨天告诉我的”
“国家要增加投资,以投资拉动经济恢复,对抗这次国际金融波动。”
“具体到我们这里,首先要扩建公路网络,将原来我们大安村到永安镇,连接长安市的公路网升级成标准高速公路,以后我们的货物可以直接走高速去港口,也可以很方便的去外省市,运出珠三角地区”
大家立刻兴奋起来,这是好消息啊。
公路网络可以大幅度拉低物流成本,今后会减少很大一部分运输费用。
“现在看来,这次国际金融风波只是暂时的,现在的低迷,说不定是个扩产机会”
“我计划扩建厂房,现在水泥钢筋等基础建设材料价格低,很容易拿到货,付款上也可以尽量延长账期”
刘运平似乎忘记了疼痛,他滔滔不绝地讲述起自己的未来发展计划。
“可是,那些设备呢?如果发展**T自动化贴装工艺为主,就需要大量进口设备,现在的情况下,我们可买不起啊”
王美嫦是负责采购的副总,她忧心忡忡地唱起了反调。
“确实,买国外设备是买不起”
刘运平没有否认,反而痛苦承认了王美嫦的观点。
“你是说?”
“买国内的啊”
大家一起看向刘运平,搞不清他在说什么。
先进贴装工艺又被称为表面贴装工艺,历来是电子行业中难度最高,品质要求也最高的工艺形式。
1998年的中国,并没有先进贴装生产体系中任何一种设备的生产能力,即使有,也是贴牌的边角料设备。
所以,刘运平说的买国内的,简直就是空中楼阁。
“啊,对,很多厂正在关闭,我们可以”
许丽珊最懂得自己夫君,她最先反应了过来。
“对,珠三角这次有不少工厂挺不住,还有,港澳的很多工厂也倒闭了,我们可以买他们的设备,价格还可以压低”
这倒是实际情况,1998年国际金融风波之前,港澳还没有彻底转型为地产和金融城市,至少还保留了一部分电子塑胶工厂,这些工厂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期曾经采购过不少表面贴装设备,虽然有不少港资厂后来把生产线搬迁到了珠三角,但这一次也受到巨大冲击。
“我了解了一下,很多港资老板这次决定彻底关闭工厂,包括珠三角地区的,以后就等于放弃制造业了。”
刘运平的计划很简单,趁着这个机会,大力采购二手制造设备,而且现在这个形势,买家少,卖家多,很容易压低价格,并且争取到分期付款周期拉长。
“不但是设备,我们还引进这些倒闭厂的人才”
“美嫦,在长安市包下一层宾馆,公开把招揽人员的广告贴出去”
“我们要趁着这个机会,把最好的制造人才也拉过来”
刘运平说。
许丽珊望着丈夫。这可是一次巨大冒险,虽然有银行贷款,但那是要还的。
现在兴华厂最挣钱的业务是无绳电话,这还是太单一了,应对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小。
这个时候扩产,表面上当然是好的,但金融风波是不是会短期内过去?经济是不是回升?
没有人能回答。
“先这样办,遇到问题咱们再商量”
刘运平不容分说地做了决定。
“你怎么了?”
走进自己办公室,刘运平一下坐在沙发上,头上冷汗直冒。
许丽珊立刻上前扶助刘运平。
“没什么,没关系”
“不,你要立刻去检查身体”
“现在是关键时刻,别说这些没用的话”
许丽珊留下眼泪,不知道该怎么劝说丈夫。
当天下午,还没等许丽珊再次劝说,刘运平已经出发去了深圳。
在深圳,刘运平拜访了华通公司,再一次见到林冲锋。
“哦,你想扩展产能?”
林冲锋很喜欢这个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年轻人,他有点吃惊地听着刘运平说自己的计划。
“你想把扩展的产能用在什么地方?”
林冲锋问
“这就是我拜访林总的原因啊”
“你是说?”
“我想给林总做代工”
“你想给生产我们华通科技的交换机?”
“对,我渴望和华通公司合作”
“我们的质量要求可是很高的,你们能达到吗?”
“再好的质量也是人做出来,只要愿意,我们一定能做到”
“嗯,首先说明,我们的加工费不高,质量验收标准却很高,我到处找代工厂,可人家都嫌弃我们华通没有油水,也看不到未来,人家都生怕我们华通科技还没来得及付加工费,就已经倒闭了呢!”
“只有和强者合作,才能变成强者”
刘运平注视着林冲锋。
“好,我喜欢小刘总这句话”
“这样,只要你们质量达到标准,兴华电子可以做我们的一级生产商,我们可以派最好的工程师指导你们生产,甚至可以介绍相关生产领域的专家给你认识”
“好,一言为定”
刘运平握住林冲锋的手
“你可要想好啊,我们公司目前还是小企业,在通信市场更是连小虾米都算不上,你和我们合作,很可能是白白忙碌一场”
“那,我也愿意”
两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,产业链和产品链的紧密合作,就在1998年的这个夏天决定了下来。
就在刘运平在深圳敲定代工意向的时候,许丽珊则分头行动,在长安市“运达”大酒店包租了一层大楼,并且在各个媒体上发出招牌广告。
一时之间,长安市从出租车,公共汽车到街头商店,大型商场,到处都能看到兴华电子的“招贤”告示。
在这个金融风暴影响之下,乌云重重的夏天,还有企业敢这样招聘人手,实在是令人诧异,也如同花香吸引蜜蜂一般,将长安市的制造领域能工巧匠招揽到了兴华电子旗帜之下。
许丽珊忙着延揽人才,王美嫦则满珠三角和港澳地区转,她在寻找那些因为风暴冲击而陷入困境,着急出售设备的各大电子工厂。
不过,和招揽人才相比,买设备这一路不太顺利。
先进制造体系并不是单一几台设备,而是从电路板丝印,焊膏涂覆,自动贴装元器件,回流焊接炉,光学自动检查等设备构成的整条生产线。
珠三角和港澳那些工厂老板在设备上舍不得投资,他们甚至一开始买的就是二手设备,这些设备又不舍得花钱保养,很多零件都是买的非标准货。
王美嫦带着厂里的设备工程师看了十几家,没有一家是满意的。
“刘总,我们的眼光是不是可以放宽一点呢?”
电话里,王美嫦问
“眼界放宽?”
“对,这次风暴冲击影响大的是东南亚,我们是不是可以去那里寻找机会呢?”
王美嫦的话立刻让刘运平从椅子上站起来
“好,你,快点准备,尽快去寻找设备”
“对了,别只看设备好,价格也是重点,你要尽量压低价格”
刘运平不忘叮嘱。
“保证完成任务,一定让咱们兴华电子借这个机会扩展壮大”
